蓝鲸1.4T发动机+双体连屏 试驾长安逸动PLUS顶配版
时间:2020-07-02 11:03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侃车e族
自2012年上市以来,长安逸动一直都是中国紧凑型轿车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款车型。今年3月27日,逸动PLUS上市,上市后已经连续两个月销量破万,并保持曲线增加。由此来看,逸动系列扛起了中国自主轿车市场的大旗,并且已经具备了可以和合资轿车比肩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逸动PLUS卖这么好呢?近日,笔者来到厦门,参加了长安汽车举办的“长安逸动PLUS全国媒体深度测评”活动,借此活动为大家揭秘。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高颜值已然成为年轻消费群体新的标签。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长安汽车为逸动PLUS设计两款风格迥异的进气格栅,分别为"高光层云“横向格栅”以及“鲸星海”的网格式格栅,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多一份选择。我们本次试驾的车型为“鲸星海”网格式格栅前脸造型。其前大灯组与前进气格栅采用了一体式设计,整体感更强,氛围更加运动。
车身侧面则采用了双腰线设计,长、宽、高分别为4730/1820/1505(mm),轴距为2700mm,在同级别里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另外,其全新标配无钥匙进入系统,还有17英寸双色花瓣形轮圈,十分动感,匹配规格为215/50 R17的朝阳SU318a,据同行的长安汽车工程师说此轮胎是专为逸动PLUS专门打造而来。逸动PLUS车尾线条充满力量感,微微翘起的小鸭尾以及连接尾灯的镀铬饰条都算是点睛之笔,下保险杠两侧的多边形排气管仅为装饰,实际只有右边是真排气,但视觉上给人以运动感。
期内饰的表现给笔者留下简约、大气、上档次的印象。整体做工和用料都是同价位上乘水准,体现出大厂风范。赤焰红的配色是顶配车型专属,视觉效果相当不错,十分骚气。双10.25英寸联屏是车厢内的点睛之笔,可以说在同级中无出其右,为科技感做出了巨大贡献。双屏拥有三种显示模式,可自行切换,也可随驾驶模式自动切换。其中,10.25英寸中控屏搭载了长安Incall智能车联系统,内置高德地图和影音等APP。在使用过程中,笔者最喜欢的是它的语言识别系统,只需一句“你好,小安”就能实现空调、多媒体、天窗开关等多项功能,简化了行车过程中操作,而车联网以及OTA升级功能非常先进强大。其物理控制区域也是笔者喜爱的设计之一,整体偏向主驾一方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而且按键以及旋钮回馈的响应相当良好,操作精准。
同时,笔者试驾的顶配还具备实用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搭载应对城市跟车的停走式全速自适应巡航、可提早探测危险的PAB预警辅助制动系统以及360°环视行车记录仪等配置,能帮助用户提升用车体验,让驾驶更便捷。
空间方面,逸动PLUS在同级中也算是绩优生,笔者身高172厘米,坐在后排,腿部空间剩余2拳,头部空间剩余1拳。后排中间地板凸起不大,还能容纳42码的鞋,再加上3个头枕,因此可同时乘坐3人没有问题。行李厢容积500L,且十分规整,实用性不错。后排座椅还可按4/6比例放倒,拓展空间可达到1000L,日常实用完全没有问题。
动力方面是本次试驾着重要述说的。逸动PLUS搭载的是长安NE动力平台的全新蓝鲸1.4T发动机,最大功率116kW,峰值扭矩260N·m,同时这台发动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实现性能提升与燃油经济性的黄金匹配。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传递效率高达94.3%。在自由试驾之前,长安汽车为我们准备一个小型的场地试驾,进行了环形绕桩、模拟避让、急加速、过减速带等体验。经过测试,在40-60km/h的速度下逸动PLUS能够很好完成这些项目,方向盘指向精准且轮胎未发生打滑,滤震效果完全能够接受。
而在道路驾驶体验上逸动PLUS也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当我踩下油门踏板后,发动机很乐意迎合。在1500转往后,发动机就达到260N·m的最大扭矩,低扭的表现非常好。即使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也没有出现拖沓不跟脚的情况,会给你一种非常轻快的驾驶感受。中后段再加速能力也不俗,发动机持续的动力输出,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超车,看来官方给出的百公里加速7.9秒不是虚报。
另外,逸动PLUS提供标准、经济、运动三种驾驶模式。运动模式下,能够感受到变速箱升挡时机有所延迟,所以在堵车等情况下换挡顿挫会变得稍微明显,但在标准路况下不会有这样的现象。逸动PLUS悬挂以舒适性为取向,行程较长,面对路面细小颠簸时可以轻松化解。快速过弯或者高速经过匝道时,车辆的侧倾略微有些明显,不过总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总结: 在我看来,逸动PLUS并不是老款逸动的衍生车型,而是一款在全新产品理念下诞生的一款颠覆性紧凑型轿车。而长安汽车造车的进步我们也有目共睹,全然一副赶超同级别合资品牌的架势。面对竞争激烈的紧凑车型红海市场,逸动PLUS用运动时尚的外观、科技豪华的内饰、优秀的行驶品质以及机械性能来应对,加上亲民的售价,亮点配置,能不让那些手握10万元预算的用户重点考虑吗?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