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宝可梦

违规执法已成行业毒瘤!交通违法乱象大盘点

一个国家,上到宪法修订下到政策落实,其目的是规范民众的行为,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政策、法律都必须是为全社会服务,能够确保社会大群体的稳定,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而如果部分法律的执行中存在利益驱使,就会导致执行方式变味,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无法保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乱象。


在交通违法的治理中,这些现象尤为突出。



诱导性违法

“钓鱼执法”引热议



2009年在上海发生的一起交通违法案件引发了社会大量的关注,就连CCTV也对其进行了报道。当事人在开面包车接人的途中,由于好心,顺路捎了一位在路边拦车的年轻小伙,却导致自己身陷违法营运的诬陷之中,后因太过委屈自断小手指以证清白。而负责拦下当事人车辆搭顺风车的小伙则与当时的执法中队有关,疑似“鱼钩”。这种诱导性违法的方式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多起“钓鱼”执法被曝光,交通执法的规范性成为热议话题。


违规执法已成行业毒瘤!交通违法乱象大盘点


之后,经过公安部门和检察机关调查,全上海存在几十个交通执法部门,基本每个区县都或多或少存在“钓鱼”现象。初步核查大约存在960名被雇用的“钓钩”(就是那些乘坐别人车的人),这些人男女老少均有,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6岁,本地人约占百分之七十。



违规执法已成行业毒瘤!交通违法乱象大盘点



滋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也非常简单,每个交通执法部门都有自己的执法绩效,而违法营运方面由于私家车辆流动性大,交易具有隐蔽性,取证困难的原因,正常稽查很难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证实。为了完成“任务”,部分执法人员私自雇佣社会闲散人员,利用生病、不好打车等借口让私家车主帮忙拉一段路,到了指定地点后由提前蹲守在此的执法人员出来扣押车辆并指证车主违法营运,一来可以完成任务,二来可以自身获利,一举两得。



违规执法已成行业毒瘤!交通违法乱象大盘点



除了这种较为明显的诱导性违法以外,生活中其他诱导性交通执法也比比皆是。在高速路超速治理上,往往存在限速标牌与实际限速情况不符,引导驾驶员超速违法。许多驾驶员在复议时,都会被告知标牌是路段最高限速,而拍摄地点又有自己的区域性限速,两者限速有区别。也有区域性限速标牌确实存在,但与路段限速标牌重叠,导致驾驶员无法分清哪一个速度才是最低限速,因此导致交通违法行为。


另外在城市道路中,由于市政基建等原因,导致十字路口车道被侵占,部分车道白线之间间隔过窄,车辆无法不压线行驶,而抓拍设备却依然不断抓拍等问题,都曾在微博、天涯等论坛上引发热议,交通违法抓拍执法的合法性成为每个交通参与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鼓励市民抓拍违法

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近期,针对城市车辆违停,道路违规行驶等问题,不少地方出台市民抓拍举报政策,希望依照群众的力量来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其出发点是好的,能够有效降低交通执法部门的压力,提高治理效率。但就目前而言,其方式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



违规执法已成行业毒瘤!交通违法乱象大盘点



有些地方对违法行为抓拍采用经济奖励的方式,促进市民自发抓拍违法现象。这就导致许多社会闲散人员有利可图,不惜通过修改视频内容,用修图软件修改照片等方法制造违法证据,以此牟利。


违规执法已成行业毒瘤!交通违法乱象大盘点



现实中,已经有不少人这么做,他们有的甚至用自己的车在监控盲区刻意违法停车,然后自己拍自己的违法证据,最后通过图片处理或视频处理软件替换自己的车牌号,从而伪造违法证据。随着取证不断规范,伪造证据的手段也越发高明,他们对车辆型号,车牌号、违法现场等进行一系列的保证,让取证部门难以辨别真伪。



违规执法已成行业毒瘤!交通违法乱象大盘点



而为了规范道路行驶所制定出的政策,也被部分执法部门漠视,彻底沦为功利主义推动的行为,丧失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由此可见,以功利为驱动力的交通执法,实不可取,以金钱奖励驱动的违法抓拍,则更加荒谬。我们可以团结人民的力量,但不能用经济利益左右协助执法的推动力。


车叔总结


举报,抓拍作为一种效率高、时效性强的交通违法取证方式,已经成为目前交通部门治理交通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交通。但如何规范化管理,怎样能利用这一手段促进交通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好好衡量。‍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