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宝可梦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规划,降本增效成最大亮点

自建电池厂确保电池供应;


回收电池原材料、生产标准电芯压缩电池成本;


磷酸铁锂、高猛、镍锰钴以及固态电池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并举;


大规模扩张充电网络……


伴随着大众“电池日”对于未来十年电气化规划的披露,大众汽车的电气化版图终于有了量化的目标。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规划,降本增效成最大亮点


3月15日晚,在大众汽车集团首届电池日上,大众汽车首次对外界展示了针对未来10年的电池及充电技术路线。路线图内容包括电池的生产、研发、回收,以及充电网络的布局。


大众汽车表示:“该路线旨在显著降低电池的生产工艺复杂性,大幅削减成本,并提升产品续航里程和性能,从而使电动汽车更具吸引力且经济实惠。”


从整个规划版图来看,大众汽车电气化路线大致可以梳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眼于电池的产能布局。


根据规划,到2030年,大众汽车将携手合作伙伴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工厂,综合每年可生产240千兆瓦时的电池,以确保稳定的电池供应。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规划,降本增效成最大亮点


短期来看,其中首批两家工厂,将分别坐落于瑞典谢莱夫特奥和德国萨尔茨吉特。位于瑞典的谢莱夫特奥工厂是大众汽车与Northvolt合作,主要生产高端电池,首批投产定于2023年开始,随后年产能将逐步扩大至40千兆瓦时。


而位于萨尔茨吉特的电池工厂则将从2025年开始大批量产标准电芯,也就是通过简化生产工艺,并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和性能,以此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集团的规模经济效益。据介绍,该工厂的年产能也将达到40千兆瓦时。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规划,降本增效成最大亮点


则是聚焦于通过创新研发技术,降低电池的成本。对于这一环节,萨尔茨吉特电池工厂所生产的标准电芯将成为关键所在。


据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集团技术负责人Thomas Schmall介绍,得益于全新标准电芯,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入门级车型上搭载的电池电芯成本将减半,搭载于量产车型的电池电芯成本将降低30%。


与此同时,电池的价格也将大幅度降到每千瓦时100欧元以内,该技术将于2023年引入,并从2030年开始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约80%的电动车型。无可置疑的是,在全新标准电芯的创新之下,整车的电池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升,这不是局限于某个品牌,或许全品牌矩阵都将受益于该技术。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规划,降本增效成最大亮点


则是电池技术路线的升级。大众汽车表示,除了成本效益外,电池存储容量和快速充电能力也有望取得进展。根据规划,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做好了磷酸铁锂、高猛、镍钴锰,以及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布局。而下一个五年需要实现的,就是固态电池的突破,进而实现充电时间的缩短。据了解,2025年以后,使用固态电池,12分钟即可充满80%电量。


便是充电桩的布局。众所周知,对于终端市场而言,除了续航里程焦虑之外,充电桩网络的不健全同样是消费者不愿买单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规划,降本增效成最大亮点


因此,在大众看来,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需要大规模扩张充电网络,才能进一步推动电池的攻势。根据规划,2025年,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将在欧洲运营约18000个公共快速充电桩。这意味着届时快速充电桩的数量将是现有数量的5倍,约占2025年欧洲地区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其中,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2025年之前通过其合资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总计17000个快速充电桩。充电功率从120kW至300kW,覆盖国内大部分城市。在美国市场,大众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建设约3500个快速充电桩。


大众“电池日”披露电池、充电规划,降本增效成最大亮点


红点观察:不难发现,从电池产能、成本、研发以及回收,到充电网络的全面布局,通过大众面向未来十年的电气化规划图谱,大众汽车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其转型变革的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通过具体清晰的路线图谱,在阶段性目标的逐层实现下,大众汽车转型电动化的脚步也变得更为稳健。可以相信,在未来十年内,伴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产能的不断爬坡、市场的不断深入,大众汽车或许有望复制燃油车市场的高光,在新能源市场继续领先。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