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时热情高涨,买完就后悔,车主总结10大原因,你该注意一下
时间:2021-05-08 16:58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二师兄玩车
最近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件闹得挺凶,谁是谁非暂且不论,消费者面对汽车这种复杂的工业品,辨别能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
上了电动车的“贼船” 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出行成本低。不过不少电动车车主在买完之后纷纷大呼后悔。尝鲜这种事儿,应该交给土豪们来做,普通消费者还是别拿自己当小白鼠了。
大车经常用不上 中国消费者对大空间车辆的偏好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出行时喜欢拖家带口,又喜欢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空间大了坐着也舒服,大空间看上去是必须的。
低端配置不够用 不少人买车时图便宜,但便宜的都是低配车型。钱是花得少了,但有些常用配置的缺席却让人痛苦不堪,然而买完之后你又不能加配置。
捡漏不成蚀把米 新车上市老款降价是常态,因此不少囊中羞涩的人都会掐着新车上市的点去买老款车,把自己想象成省钱、捡漏的小能手。
分期付款坑死人 在一个买双球鞋都有人分期的时代,买个车分期付款简直太正常了。分期付款的确让用户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提前圆了汽车梦,然而就跟信用卡一样,开车的时候很爽,每月还款的时候都像割了心头肉。
豪华品牌无用处 BBA等豪华品牌在中国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工薪阶层掏空积蓄再加上分期付款去“强上”豪华车的事例屡见不鲜,一切都是为了面子。
过分迷信洋牌子 崇洋媚外心理在中国根深蒂固,这也难怪,很多人都是在“洋车”“洋火”“洋钉”“洋油”的语境下长大的。但现在国产品牌在技术上与洋牌子并不存在代差,买完洋品牌再对比国产车,后悔的人大有人在。
大量时间都闲置 不少人买车都是跟风,张三都有车了我李四也得有。但汽车只是一种普通商品,对那些常年在公司和住处之间两点一线的人来说,汽车恐怕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闲置的。
不如坐公交划算 有些人买车时有一个常见的理由:上班方便。然而真正买回来就会发现,车辆成了自己的负资产:正常人谁开车上班啊。
高保值率是神话 保值率高是某些合资品牌最大的卖点之一,也是在配置、价格、质量等方面被国产品牌追上之后为数不多的可以吹嘘的地方。然而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卖的。
结束语:对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汽车是在房子之外最大的一次性支出。因此买车时要首先抑制自己的冲动,多了解,多比较,记住:人生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没有后悔药吃。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 |